爱游戏官网网页版

志定人生——追記寧波市委組織部原副部長顏志定

来源:爱游戏官网网页版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3-11 21:43:35

产品详情:

  2013年5月,一個槐花盛開的日子,一位有著60多年黨齡的白叟永遠地離開了我們。彌留之際,他留下三個遺囑:給雅安地震災區捐款﹔再交三個月的黨費﹔喪事從簡,千萬不要告訴組織。

  前兩個遺囑,家人照辦了。最终一個遺囑,群眾不答應!出殯那天,花圈沿著樓道、牆門,裡三層外三層,一向擺到大街上……

  一些素不相識的外地人,專程從杭州、金華等地趕來,隻為站在他的遺像前深深地鞠上一躬。

  一幕關於他的事跡展,靜靜地安置在市委組織部的大廳裡。這裡的每一個早晨都從紀念開始。

  一場“照鏡對標”的研討,正在全市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展開。一位博友用三句詩給他的终身作了評價“對黨,‘一片冰心在玉壺’﹔為民,‘昂首甘為孺子牛’﹔於己,‘要留洁白在人間’。”

  人們追思的這位白叟,便是寧波市委組織部原副部長顏志定同志。關於他的人生,他的姓名“志定”已經作了很好的詮釋——“立志跟黨走,堅定為公民!”

  “他德能勤績廉,樣樣過硬!他任職過的当地,都是先進單位,他個人也是先進!”了解顏志定的人都這樣評價他。

  1970年至1977年,顏志定在市園林办理處作业。園林作业的特點是露天作業多、突擊性任務多、勞動強度大。不論是植樹造林、整治市容,還是抗台抗旱、護林護苗、為严重活動裝飾環境,顏志定都以身作则,和工人苦干在一起、流汗在一起,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。長年的積勞成疾,他患有多種疾痛,胃病、膽石症、膀胱炎、腳傷、腰傷始終纏繞著他……有段時間,不到兩個月裡,他居然兩次累倒在工地上,被直接送進了醫院。住在病房裡,他的心還在作业一線,屡次申請出院沒同意,就又偷偷地跑了出來。

  他在一則日記中這樣寫道:“一個共產黨員,隻有心臟中止跳動,才有中止作业的權利。”1973年10月29日,《公民日報》以《吃苦在前,享用在后》為題報道了顏志定的先進事跡,把他譽為“與群眾患难与共的好干部”。

  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的十年,是百廢待興的十年,也是黨的組織作业最為繁忙、任務最重的十年。組織上组织顏志定擔任寧波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兼人事局局長。面對這份重擔,他仅有的選擇是愈加忘我地作业。他經常告誡自己:“一個共產黨員,隻有心臟中止跳動,才有中止作业的權利。”從完结撥亂横竖,冤假錯案,落實黨的干部方针、知識分子方针,到地市合並后的班子調整配備,大規模的開發建設,引進人才、開發人才、培养人才,每一項作业、每一項变革進程都留下了他親力親為、殫精竭慮的身影。

  許多組織部的老同志回憶,顏部長面庞消瘦、滿眼血絲,但他精力充分、热情四溢,輔佐幾任常委部長,每天經常要作业十多個小時,部機關東頭他辦公室的燈,一向亮到深夜。他有作业就攬,有享用就推﹔有困難就上,有榮譽就讓。他分担的干部作业、运用的干部,特別過硬,沒有出過問題、犯過錯誤。

  1988年,年滿60歲的顏志定光榮退休了。但他不愿安享晚年,又傾情投入到關心下一代事業中。在顏志定的掌管下,一間挂靠老干部局的小辦公室,一年2千元的辦公經費,寧波關工委的作业就從這樣艱苦的條件下起步了。他騎著一輛自行車,挨家挨戶去登門走訪,動員“五老”人員向青少年伸出關愛、帮助之手。他深化校園、企業、社區籌措力气,先后成立了愛國主義宣講團、關愛作业團、校外輔導員等群眾團體。在他全身心的投入下,關工委作业全面鋪開、如火如荼,5年一次的全國先進集體評選寧波連續三次蟬聯。

  2008年,顏志定80歲了,組織上勸他該歇歇了,一輩子堅強、堅忍、堅持、堅守的老同志流淚了。他在日記中寫道:“作為一名黨員干部,退休不褪色,要把有限的生命奉獻給青少年,奉獻給公民,體現人生價值。”

  在園林办理處作业的8年裡,每当元旦、春節、五一、國慶等節假期,他都天還沒亮就到公民公園去勞動,一向忙到天亮,顧不上與家人團聚。這樣的義務勞動,年年如此,從未脫班。有的人說他,“過去進出市委門,現在公園掃大門,必定犯了什麼錯誤。”對此,顏志定一笑而過。

  1973年元旦,大兒子要在鄉下舉辦婚禮,顏志定正准備回去。忽然聽到有位老工人病重住院,他便當即趕去了醫院。當得知是患了腫瘤,需求手術治療時,他又决然取消了回鄉參加兒子婚禮的计划,陪著這位老工人安全動完手術。對於兒子,顏志定一向心存内疚。臨終前,他終於對兒子說出了積壓幾十年的心裡話:“當年是爸爸作业忙,才沒有時間參加你的婚禮,真的對不起!”

  大旱時節,他拉著600多斤重的水車,走街串巷、挨家挨戶為吊水有困難的群眾送水﹔夜雨如注,他為加班施工的外單位人員送去雨衣和熱湯面﹔天寒地凍,他從城西到城東為老職工們等著過年的退休工資﹔職工得了工傷、得了疑難雜症,他陪著去診治,職工患病轉外地治療,他親自寫信去慰問﹔職工沒有婚房,他就騰落发裡的房子,自己在辦公室睡了幾年。

  到組織部作业后,他依然不改勞動者本性。一身布衣,拂晓即起,洒掃庭除。有一天早晨,剛從部隊轉業到組織部報到的范福祥,看到一位五十來歲的老同志,身著藍布上衣,腳穿解放鞋,正在掃地、倒痰盂,以為是機關的清潔工。后來才知道,這位心目中的清潔工,竟是組織部的副部長。而部長的那個形象,已深深地烙在了老范的心底。

  幾十年來,顏志定的心裡始終有一本一般群眾的檔案。即便是退休了,搭档、職工、老干部,司機、門衛、伙食員,哪家有什麼困難、需求解決什麼,他心裡最清楚。誰患病住院了,他就會騎著自行車,買上慰問品去看望。

  在關工委的二十年裡,他每年都要去少教所、教養所、監獄,與青少年勞教人員面對面談心,勸他們走正路、做新人﹔赴貧困山區、外來民工學校,调查助學,自費捐款。施永進、陳穎、周麗娟、羅南英、顧建國……由他幫扶過的這份名單能够拉得很長。

  2013年4月20日,四川雅安發生七級地震,牽動了病重中的顏志定,他囑咐家人榜首時間給災區捐款。此時,離他辭世隻有一個多星期。生命的最终時光,心裡依然裝著别人、裝著群眾。

  用他的話來說:“作為國家干部,隻有與群眾在一起才干堅持本性,為群眾干事才算堅守本職。”

  而他也總是早早地等候在家裡,用一碗熱騰騰的桂圓煮蛋迎候每一位到訪的客人。

  顏志定在寧波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崗位上作业了十一年,他時時處處堅持公正、堅守原則。現任市委常委、組織部長楊立平這樣評價他:“老部長身上處處閃耀著公正正派、任人唯贤、敢於擔當、感恩懂事的光輝,他是過硬的組工好干部!”

  1977年,顏志定一到組織部,就遇到徹底清查各級班子、干部隊伍中依托“文革”造反、“打砸搶”发家、“四人幫”殘余和冤假錯案等艱巨任務。許多老同志回憶,顏志定作為市委清查作业領導小組副組長,他最大的特點便是實事求是、敢於擔當。

  當時,各地各單位揭發檢舉的人成百上千,资料如山、形形。顏志定始終要求各級組織部門,要實事求是、細致嚴謹,不錯定一個好人,不放過一個壞人。當清查人員感到“山君抓天,無從下手”的時候,他站出來鼓勵我们甩手大膽去做,有什麼事由他擔著。當遇到情節不清、証據缺乏時,顏志定都要求从头調查取証,或親自帶隊赴各地調查,直到把問題搞清、作业搞明。當時幾乎每天都有上訴,盡管作业很忙很忙,隻要來上訴,他都不厭其煩、熱情招待、認真聽取,有一個查一個,錯一個糾一個。當時,我们都知道,“組織部顏志定辦公室的門始終是敞開的,想來就來,不必預約”。

  有位老干部,在“反右”和“文革”中言辭過激,被戴上“反社會主義”的帽子,個人和家庭都受到了沖擊。為此,他跑了幾年、跑了許多部門去申訴,但都沒有結果。顏志定接手后,反復核實,澄清完事實本相,為他恢復了名譽。這位老干部激動無比,當場蹦出一句話:“共產黨真好!組織部真好!顏志定线年,寧波地市機構合並,各級領導班子要从头調整配備。顏志定被組織委以重任,擔任市機構变革人事組組長,負責選人用人。他嚴格執行干部“四化”方針和干部標准,堅持以德為先,認真聽取干部、群眾方方面面的意見,從不摻雜私家情感。特別是在触及干部的進退去留問題上,有來找的、提要求的、為人說情的、受托打招呼的,乃至拿著禮品跑到他家裡求照顧的,他都耐性細致地做好思维疏導作业。在短短半年時間裡,順利完结了50多個市級機關部門班子400多名領導干部的調整配備任務,得到了市委的好評。过后,也沒有群眾來信來訪。

  面對權力,顏志定特別清醒,他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是:“組工干部的權力是公民給的,它姓公不姓私,必須不折不扣地服務公民,必須公正正派、不徇私情。”

  有一次,他帶著干部科長到一位市委首要領導那裡去匯報作业,這位領導的妻子也在場。她當場就對顏志定說,想把自己在工廠作业的孩子調進機關。但顏志定便是不吭氣,沒表態,當時空氣就凝住了,氣氛很尷尬。每每回憶起,那位科長記憶猶新:顏部長對頂頭上司都這樣頂回去,夠硬氣!

  “文革”十年,干部隊伍年齡老化、青黃不接等問題相當杰出,遠遠跟不上經濟社會建設發展的需求。對此,顏志定心急如焚。盡管當時他身兼多頭,作业非常繁忙,但還是抽時間深化工廠、農村、學校,親自參與干部调查,发掘優秀人才。他常說:“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,願意做墊腳石,讓年輕干部踏著自己的膀子趕快上”。在他的尽力下,一大批優秀年輕干部被發現重用,成為寧波变革開放和大規模開發建設的主干中堅。

  1984年,寧波被同意為滨海開放城市。面對变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浪潮,干部紧急,人才紧急。顏志定四處奔波,求賢若渴。他經常告誡身邊的人:“組織部的大門不能總朝南開,要三顧茅廬,發現人才要像山君鉗一樣,牢牢鉗住。”闻名翻譯家、后來參與創建寧波大學的裘克安先生,當時便是在他的尽力下來寧波作业的。

  同年,又一項艱巨的任務落在顏志定肩上。市委決定在全國首要引进競爭機制,面向全社會公開選拔領導干部。這是選人用人的大事,又是全國頭一遭。他精心組織,積極探究,初次推出市計委主任等5個正職職位,引來了1000多人報名,反響強烈。最终,選拔圓滿收官,發現並儲備了一批近中期緊缺急需可用人才。《公民日報》以《一個成功的實驗》為題予以了大篇幅的報道。時任中心組織部副部長王照華評價說,寧波的這項变革應該在黨的組織建設史上記上一筆。

  顏志定當了多年的組織部領導,一家5口擠住在18平方米的旧式板房,直到臨近退休,才分到一套面積遠未達標的小兩居房子。依照顏志定副廳級別的標准,能够轻松的享用到100多平方米的房子。組織上提出給他換一套大一些的,他卻說“不換了,這樣住著挺好。”

  一輛28英寸的自行車,顏志定騎了一輩子。時任市委組織部辦公室主任的董伯雲回憶說:“依照作业需求,他出行能够坐公務車的,但他便是不讓派,從來都是自行車去、自行車回,這個習慣他堅持了一輩子。”就連老母親骨折送醫院的那一次,他也拒用公車。十幾歲的小兒子隻能用小板車把奶奶拉到醫院。80多歲了,他還顫巍巍地騎著這輛自行車,為家中拉送煤氣罐。

  面對生活上的小節,有句話顏志定經常挂在嘴邊:“這些實惠雖小,今日甜在嘴上,明日爛在心裡。”“黨風要好起來,領導干部首要自己要帶頭做好。自己做不到,就必定說不響!”

  七十年代物資緊缺,很多生活用品都是定量供應。有一年,老家的房子被台風刮倒了,家裡讓顏志定從單位買點木頭。他說:“國家的樹木不能隨便買,搭房可用其他资料替代。”沒辦法,隻好用毛竹充了數。有一次,朋友托他買鐵床。他不想憑關系,自己清晨3點到門市部排隊。門市部裡的人認出了他,讓他直接去拿,卻都被他謝絕了,硬是堅持排隊替朋友買了貨。

  1972年8月15日《寧波大眾》頭版,對顏志定“身在梨園,不吃公家一個梨,沒買公家一斤梨”、“近水樓台不得月,身在柴場不買公家一斤柴,每年向國家供给幾十萬斤产品柴”的事跡作了專門報道。認識他的人都知道,“讓他跨过公私這個界,等於要了他的命。”

  “文革”前,他在市委機關掌管過遷移戶口作业。組織上考慮他身體欠好,家庭生活困難,就屡次動員他把妻子的戶口從農村遷上來,但都被他以“自己家的困難自己能克服”為由謝絕了。之后,他又一次次執意把妻子“農轉非”的機會讓掉。已屆耄耋之年的妻子,因為一向沒有作业,長期也沒有醫保。老伴身患高血壓、心臟病、胃病等多種疾病,有的醫生很怜惜,想用他的醫保為他老伴供给些便利。顏志定說:“不可。我是我,她是她!一瓶紅藥水都不可!”

  1972年,搭档瞞著他為他身體欠好的大兒子辦了招工進城手續。顏志定知道后,硬是讓兒子把工廠報到証退了回去。兩年后,大兒子自己找了份修路的作业。他知道后,親自做兒子思维作业,讓兒子背著鋪蓋回鄉下務農。他有自己的理由:“干部家屬不能搞特權、享特别。”现在,60多歲的大兒子一向在家務農。

  二兒子自小品學兼優,早早入了黨,在基層作业到退休。三兒子自小因營養不良體質很弱,5歲時還不會走路,后來參了軍,復員后分到鄞縣拉絲廠,干三班倒,44歲就辦理了病退。三個兒子從來沒有從父親那兒沾過一丁點光。

  顏志定逝世后,寧波市委組織部原副部長、老搭檔徐新豐部長經常感嘆道:“我們往常講得最多的‘三子’,房子、車子、兒子,他是怎麼做的,我们众所周知。”

  顏志定病重后,他為了不給組織添麻煩,一向隱瞞病况。他也拒絕家人給他聯系的干部病房,他說:“我的病自己在家能够調理,不要再耗費醫療資源。別人比我更需求病房,應該讓給別人。”他強忍著病魔帶來的劇痛,直到逝世,幾乎沒有承受過正規治療,也沒有住過干部病房。

  是什麼支撐著顏志定一輩子對黨忠誠,一輩子為民服務,一輩子奉獻群眾?追溯他早年的成長足跡,追尋他的信仰之源。

  他是家中獨子,不到八個月,父親病故,孤兒寡母艱苦為生。稍大些,他就為地主放牛。15歲那年,他隻身來到寧波城裡,干了9年的學徒、店員、職工。什麼活都干,還要服侍老板的家人。拿到的工錢隻夠剃個頭。

  解放后,他積極接近工會組織,投身進步運動,堅持與不法行為作斗爭,一步步走進了革新隊伍。

  他時常對家人說:“我從小很苦,是黨和公民培養起來的,要懂得感恩,要有志趣。要回報黨、回報公民、回報社會。任何時候,都要把黨和公民的利益放在首位。”

  寫日記,是他一輩子的習慣。無論作业多麼辛苦,干到多晚,他都要在簿本上留下自己的考虑,回顧、检讨、感念、激勵。“怎么報答黨”、“怎么為公民服務”、“怎么當一名勤務員”等內容,在日記本裡举目皆是,字裡行間弥漫著對黨、對公民的感恩之情。

  有一則題為《20年前后患病的對比》的日記這樣寫道:“革新我们庭是多麼溫暖啊,領導勝過爸爸妈妈,同志親過兄弟,是黨醫好了我的病……”他記述了地点單位、組織部、宣傳部有25位領導同志去看他、關心他。回憶他17歲時,生了一場大病,無錢醫治,學徒不能回家,隻好在店裡聽天由命,老板底子不论死活,奶奶、母親得知來看他,除了哭也沒有別的辦法。日記中繼續寫道:“這件事是終生難忘的,我要經常看看這篇日記,要做好作业,回報黨和同志們。”

  正是懷著這樣一顆赤誠的心,顏志定堅持一輩子為民服務、一輩子做好事。他守著清貧,但內心很充實、很富有。他84歲時說過,他有三個知足:一是自己的年齡超過了人均希望壽命,很知足﹔二是有一份退休工資,很知足﹔三是有個友善溫馨、四代同堂的家,很知足。在他心裡,用自己的辛苦去換群眾的美好,是最大的美好。

  仅有讓他感到內疚的是,他覺得虧欠了家人。因而,在退休今后,他就用點點滴滴的愛來彌補。他幾乎包攬了一切的家務﹔他用自己的手藝為家修修補補﹔他還是騎著那輛自行車為患病的老伴、兒子買藥、送藥……

  有一份驕傲,他始終挂在嘴上。在這個家風朴實清正的家庭裡,他的2個兒子和3個孫女、3個孫女婿都是共產黨員,這些優秀的后輩們,正追隨著他未竟的事業……